一种危害比较严重、风险比较隐蔽、治理比较复杂的新污染物悄然“潜伏”在我们身边。近期,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工信部门对新污染物开展联合执法,正式打响扬州新污染物治理“攻坚战”。
什么是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扬州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什么是新污染物?是在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中可检测出来的,即使以低剂量进入也能够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较大风险和隐患的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一般具有危害比较严重、风险比较隐蔽、环境持久性、来源广泛性、治理复杂性等特征。
“新污染物是指新近发现或被关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风险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四大类。”市生态环境局固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污染物之所以被称为‘新’,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被关注的时间相对较晚,另一方面是因为种类繁多,且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被识别的新污染物种类还会增加。”
据介绍,新污染物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们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容易在生态系统中富集,并通过大气、水、土壤等介质实现长距离迁移或顺着食物链扩散。这些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新污染物随工业化、城市化及化学物质的应用而日益成为威胁,其治理成为污染防治的“新战场”。
根据相关资料,新污染物涉及众多行业,例如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被广泛应用于皮革、纺织、造纸、农药、涂料、洗护用品等多种工农业领域。一旦进入环境,Bandao体育半岛便成为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构成长期威胁。另外,窗帘和地毯中的阻燃剂、防晒霜中隔离紫外线的有效成分等,都可能含有新污染物。
业内人士建议,市民应多了解新污染物的种类、危害和来源,不漠视也不恐慌。在购买衣物、日用品等时,尽量选择有安全、环保、绿色等标识的产品。同时,保持居室、汽车等封闭环境的洁净,减少新污染物的暴露机会。此外,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防范新污染物危害的有效措施。
今年,我市出台《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扬州建设的实施意见》,都提到“加强新型污染物防控,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
日前,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并邀请省环保集团相关专家,对全市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工业企业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检查组深入邗江、仪征、江都等地区,对照《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逐一核查相关企业的措施落实情况,并引导企业针对自身风险点,强化源头替代及过程管控,减少新污染物排放。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市已完成对全市6家企业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现场核查,并建立具体问题清单,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及时进行整改,切实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记者还了解到,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先进检测设备,进一步增强了我市新污染物监测能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磺胺类、喹诺酮、大环内酯类、氯霉素项目的分析能力,为新污染物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新污染物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将进一步健全治理体系、强化源头监管和过程管控,严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守护好扬州的蓝天、碧水和净土。”市生态环境局固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