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近年来,全球对“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关注,可降解塑料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半岛Bandao官网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降解塑料生产国家。2023年,中国的可降解塑料产量达到了71.35万吨,2024年上半年产量为36.95万吨。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各国政府不断出台
近年来,全球对“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关注,可降解塑料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降解塑料生产国家。2023年,中国的可降解塑料产量达到了71.35万吨,2024年上半年产量为36.95万吨。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禁塑和限塑政策,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
目前市场上可降解塑料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根据原料来源,可降解塑料可以分为生物基和石化基两类。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类聚合物(PHAs)、全淀粉基、纤维素等;石化基可降解塑料包括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系列(如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PBAT、二氧化碳共聚物PPC、聚己内酯PCL、聚乙醇酸PGA等)。
根据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可降解塑料的新增需求将超过400万吨。在中国市场,预计到2025年,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有望达到260万吨至441.30万吨,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亿元至900亿元。这一预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政策推动:全球各国禁塑和限塑政策不断深入,可降解塑料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
环保意识提升:消费者对环保意识提升,对可降解塑料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餐饮、快递、农业等领域,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空间巨大。
技术创新:近年来,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性能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这将进一步推动可降解塑料市场的发展。
国内外市场可降解塑料供应需求急速增长,整个产业链也在持续扩容。从原材料生产、可降解塑料制品制造到下游应用,各环节都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形成协同发展态势。这将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可降解塑料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分析。未来,可降解塑料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一方面,国内企业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外企业也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发力,与国内企业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这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例如,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禁止或限制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这些政策要求从2020年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内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2025年全国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也积极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例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发布本市低值可回收物目录,在生活垃圾分类中不断提高废玻璃、低值废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准确率。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可降解塑料在地方市场的应用和推广。
政策的推动对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也面半岛Bandao体育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生产成本较高、降解性能需进一步提升、市场接受度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解决。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同时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消费者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购买和使用可降解塑料产品,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可降解塑料行业在市场发展、前景、环境和趋势等方面均表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未来,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拓展,可降解塑料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了解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可降解塑料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同时,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