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中国)BANDAO·官方网站

美团出海需谨慎对待各地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半岛BANDAO
美团出海需谨慎对待各地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政策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6-08

  这是美团在香港站稳脚跟的标志,意味着原本由Foodpanda和Deliveroo两家独大的香港外卖行业,开始进入三分天下的时代。这也是美团出海计划中的告捷首站,初出国门即成绩不俗也给了美团继续出海的信心,各种迹象似乎表明,美团正筹备奔往下一站,继续拓展海外市场[2]。

  国内一片红海国外一片蓝海的情况下,出海确实是明智之选。对于扬帆出海的过程中会面临的各种大风大浪,如地缘政治风险、知识产权风险、人力资源合规风险和用工劳动合同风险[3],以美团为代表、意图出海的外卖平台肯定早有洞察;但过程中的“暗礁”和“东风”,或许更需注意。毕竟,历史常常由“被忽略的细节”决定。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量超过4亿吨,其中流向海洋的数量达上千万吨[4],解决塑料污染刻不容缓。外卖作为近几年塑料垃圾量高速增长的行业,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密切关注。

美团出海需谨慎对待各地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图1)

  韩国2018年8月起开始实施《关于餐饮服务业店内禁用一次性用品的法律》,规定餐饮服务禁止向堂食顾客提供一次性用品,包括一次性杯子、餐盘、叉子、塑料台布等18个品类。

  美国纽约市在2023年初通过了名为“Skip the Stuff”(拒绝一次性餐具)的法案,禁止餐厅的外卖单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调料包、纸巾和额外餐盒,除非顾客主动要求。法案自2023年8月1日生效,如果商家和外卖平台违规,可能被处以50至250美金的罚款。

  欧盟委员会在2022年11月正式公布了关于修订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的提案,包括冷热外卖饮料容器2030年重复使用包装比例达到20%,2040年达到80%;即食外卖食品容器2030年重复使用包装比例达到10%,2040年达到40%。

  中国香港在2023年10月通过了《2023年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该草案对餐饮外卖所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进行规管,分两个阶段实施,目标是最终消除餐饮外卖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综合而言,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卖减塑的要求不同。大多数情况是:禁止、限制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中涉及外卖行业如一次性餐具、吸管等;或者一次性塑料污染解决方案中涉及外卖行业的相关目标和策略等。少部分则有更有针对性的规定,如外卖服务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等要求。

  这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即是外卖平台出海中的“暗礁”。明确了解并遵守当地的减塑降碳政策,即可避开触礁风险。但这是对一般企业,对有雄心壮志的外卖巨头而言,仅仅“化险为夷”还不够,最好是“化险为机”。

  德资企业Foodpanda(富胖达)作为跨国外卖平台巨头,在亚洲、中东、非洲和东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业务开展。2012年Foodpanda进入中国台湾地区[5],之后两年又进入中国香港地区[6],在港台两地均成为主流外卖平台。

  2020年11月,Foodpanda台湾与环保署、台南市政府及当地环保公司好盒器合作推出“爱地球外送 零废弃生活”计划,成为全台首个使用循环容器的外卖平台[7]。彼时,台湾地区政府的减塑政策刚刚进展到“禁止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及量贩店餐厅提供各类材质的免洗餐具”,还未开始推行循环杯和循环餐具。

  2022年10月,Foodpanda香港推出了香港首个可重用外卖餐盒计划,通过为可重用外卖订单消费者提供优惠券激励和积分激励,推动了外卖餐盒重复使用模式在香港的落地和发展[8]。比香港特区政府通过《2023年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早了整整一年。

美团出海需谨慎对待各地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图2)

  虽然搭建可重用链条、协调各方合作伙伴需要较大资源投入,但从长期整体收益来看还是值回票价。

  一方面,由于Foodpanda的创新之举有助于推进整体行业减塑进程,在两地都获得了政府支持,既与当地政府维持了良好关系,又减小了推进可重用模式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Foodpanda超越合规走在了政策制定前沿,因此能在新政策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占据先发优势,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打造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正面企业形象。

  可以预见,未来严峻的气候挑战将敦促各国在环境政策上持续推行新举措。如果企业能未雨绸缪,预见政策变化方向,并提前主动布局推出真正低碳低塑的绿色解决方案,势必将乘风破浪,增大在地区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可能性。

  咨询机构贝恩公司对1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3万名消费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约64%的受访者表现出了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深切关注,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在新兴市场如印度和印尼,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9%。

  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也渗透进了消费决策中,半数消费者已经将可持续发展列为了前四大购买标准之一[9]。

  2023年摆脱塑缚和MSC咨询的联合调查显示,超过2/3的调查者对重复使用的相关模式都表示了认同或非常认同[10]。贝恩的调查也显示,48%的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的环境影响,更进一步考虑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比如这些产品的耐用性、可重复使用性,以及使用过程中如何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9]。

美团出海需谨慎对待各地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图3)

  对正在或意图出海的外卖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个“风向预告”,更是一个战略机遇。

  为了满足全球消费者对实用性、可重用性的普遍环保需求,以及各地对价格、便利性、与生活方式的契合度等多重因素差异,外卖平台可借鉴Foodpanda在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循环餐盒经验,在不影响消费者综合体验的前提下,将可持续理念与不同餐饮选择进行巧妙结合,在海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外卖市场中获得差异化优势。

  全球化创业平台Equal Ocean在《2024中国企业出海的洞察、趋势与策略》中总结:中国出海企业要把ESG放到企业最高决策层,同时要将ESG融入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中,确保ESG与企业出海整体战略协同一致、信息畅通[11]。

  2017年,美团发起青山计划,以外卖包装源头减量和回收再生为主线开展了诸多探索,如利用平台机制促进消费者点选“无需餐具”、推出《餐饮外卖绿色包装解决方案》、建立绿色包装名录等。

  2017年9月,饿了么外卖发起蓝色星球计划,上线“无需餐具”选项,并于2022年4月上线了外卖行业首个消费者碳账户“e点碳”,消费者每一次主动选择无需餐具,都可以在 88 碳账户体系中获得相应的碳积分。

  目前,以上两家主流外卖平台均在结算页面设置了餐具选择提醒,将默认选项设为“无需餐具”,并提供碳积分激励。这种在外卖平台的页面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等概念的做法,不仅适用于国内,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地区外卖市场。

美团出海需谨慎对待各地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图4)

  与当地机构/政府合作,深入参与解决当地绿色发展难题的做法,如美团联合回收企业在8个城市落地塑料餐盒回收项目,饿了么“再塑计划”与高校合作,探索餐盒回收模式,同样值得“复制粘贴”。此外。还可以借鉴Foodpanda等的“二手经验”,在合适的市场中推广可重用模式。

美团出海需谨慎对待各地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图5)

  以上做法,能够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对当地社会价值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帮助外卖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结合。

  《美团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环境议题对“利益相关方”和“美团业务”的重要性均不高,这是基于中国市场做出的现实判断。

美团出海需谨慎对待各地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图6)

  而志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美团为代表的外卖平台们,更需要根据当地环保政策和消费者的环保意愿做出重新评估,结合国内减塑降碳经验,借鉴其他外卖巨头本地化经验,直挂云帆、乘风破浪驶向那片蔚蓝之地。

  4.图说|塑战速决?塑料垃圾正在污染生态系统,人类如何应对(2023) 澎湃新闻. Available at:

  10.论坛回顾③: 消费者如何看待重复使用?超六成愿为绿色溢价买单!(2023) 摆脱塑缚. Available at: .Bandao体育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