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制机制改革以来,河口经济开发区深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立足改革发展大局,勇于打破僵局,各项事业全面发力,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改革答卷”。
改革三年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32%,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99%,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2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01%。2022年在全省16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中排名第32位,列东营各县区第2位。
三年改革路,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政企分离到党的建设,从资产运营到风险防范,河口经济开发区紧盯国企改革中最难的问题、最大的短板,动真碰硬推动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
为推进国企经营去行政化,河口经济开发区采取 “党工委(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成立润升投资、汇通招商公司、东营鼎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平台公司,承担产业培育、运营、“双招双引”、专业化服务等职能。其中,润升投资公司主要围绕价值链延伸,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目前拥有2家全资子公司及7家参股企业。依托科技半岛游戏 BANDAO APP创新产业园、航天科技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建设,独资成立东营鼎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东营鼎晟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变量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参与项目建设物料供给环节,有效承载光伏发电、3D打印、装备制造等项目实施。汇通招商公司紧紧围绕开发区主责主业,借助专业招商团队打造高效专业招商平台,实现平台化精准对接招商,通过瞄准重点行业、关联产业、意向项目整理招商资源库,有方向有目的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
一方面,开发区立足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需求,高标准建设了集科技研发、项目孵化、人才培训、商务会展、配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产业园,目前一期5栋标准化厂房、3栋科研办公用房、会展中心,以及二期重装车间,均完成竣工联合验收,18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
另一方面,开发区聚焦加强国企与民企的合作,通过投资控股,债权入股等方式扶持民营企业发展。“2021年12月,河口经济开发区属润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入股我们公司,为我们解决了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同时,我们公司也新增了一批设备操作工,并对设备进行了更新,使得企业生产效能进一步提升。”山东康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卢山表示。三年来,开发区先后投资控股山东康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东营科耀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债权入股欧米勒电气有限公司,有效克服了民营企业资金流动性不足等困难,减轻成长期企业资金压力,企业营收实现明显增长。
项目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三年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包靠”制度为抓手,外引内孵相结合,新项目老企业齐头并进,引领带动重点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在外引项目上,三年来,开发区共对接客商600余人次,引进项目38个,总投资230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共19个。在这些重点项目中,山东中车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项目已投产,目前具备年产800台整机和1000台定子生产能力,年产值近20亿元,其生产的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保持着全球最大功率的产品纪录。作为风力发电机制造的龙头企业,中车项目的投产还带动瑞致新材料、捷安电器、唐正、泰普等发电设备制造及配套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运维科研等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天复年产10万立方米泡沫塑料制品项目的落地建设,也将领衔高性能聚合物轻质材料发展,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轻量化高端材料生产基地。
在内孵项目上,开发区立足“有中生新”。推出拜访总部、政策回馈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全方位要素保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海医药利用原来六分之一的土地,新上培南类高端医药中间体项目,公司营收、产值、利润实现翻番,相当于再造一个“汇海”。安诺其投资17.17亿元,新上高档差别化分散染料及配套项目,采用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研发的多种新型技术成果,智慧智能化、绿色低碳化水平整体提升,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产业规模进入全球行业前三。同时,开发区还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智能制造改造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海螺新材年产2万吨节能型材生产线、天正化工颜料中间体等技改项目30个。完成两化融合发展评估企业7家,其中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认证企业1家。完成工业智能化诊断企业24家,市级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1家。市内网改造和互联网平台项目2个,市级数字化车间2个,市级互联网创新奖补企业3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河口经济开发区这三年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更是比过去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企业是人才引培的主阵地,为帮助企业更好的引才用才,河口开发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实施招才引智行动计划,组织瑞致新材料、欧米勒电气等企业对接省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成功引进院士(教授)创业团队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培育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学者4人,河口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人。
为促进人才与项目的结合,让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发区以市级专家服务基地为载体,主动联合省科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等科技研发团队,开展专家服务活动,与国内36所高校院所在技术成果转化、高新技术转移、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实践基地、齐鲁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等产学研结合基地18个。
为留住人才,开发区高标准打造御景苑专家公寓,配套建设多功能厅、悦读空间、韵动空间功能区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宣传并鼓励企业积极关注“人才河口”微信公众号,线上申请办理“河口英才卡”10余人次,为8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交通出行、购物消费等26项绿色通道服务,形成全链条、多层次、宽领域服务体系,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在河口经济开发区山东环海塑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大批量大口径HDPE给水管材正在“下线”,这批产品将出口到巴基斯坦。“咱这里是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腹地,毗邻东营港与荣乌高速,区位优势显著,很适合生产管材。”山东环海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长春介绍说。河口经济开发区优渥的营商环境,让本土民营企业逐步成长壮大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纷纷落户。
当前,民营经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河口经济开发区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三年来开发区坚持走梯度培养、扩规提质的跨越发展之路,持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重点摸排全区有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制定5年培育计划,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培育和跟踪服务,从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知识产权规划申报、研发投入、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质量和数量,发挥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没想到的奖补资金,政府半岛游戏 BANDAO APP给送来了。政府部门主动上门,能代办的事项直接就代办了。必须由我们办的,一对一指导着协助去办。”东营市天正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凯军说道。2023年初,河口经济开发区联合辖区税务局印制了退税减税政策操作指引,为给企业不折不扣落实退税减税政策,先后到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了企业涉税诉求,精准解答涉税疑问,为企业纾困解难。2023年以来,开发区先后落实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留抵退税2192万元、48.6万元,为企业释放政策红利,积蓄大量资金。
三年改革路如今已完美收官,但发展永不止步。未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将进一步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集中,抓好双招双引,园区建设、产业链升级及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锚定省委关于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省平均3至5个百分点”的发展目标,牢牢把握市委“四个高”“两个高于”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尊”,攻坚奋战三季度,全力冲刺下半年,聚力突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