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塑料制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那些廉价的一次性用品。而在江西省抚州市的宜黄县,这里的塑料制品正在悄然焕发出高端化的光彩。一个小小的编织袋,经过层层工序,竟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近年来,宜黄县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发展塑编产业链,努力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以往,一提起塑料行业,大家更多地只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却忽略了其在可循环经济中的潜力。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宜黄县将塑料行业的产业链整合,形成了废旧品回收、造粒、生产制品的闭环体系。一线上下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使得宜黄的塑料产业正在迈向智能、高效、绿色的新阶段。
在宜黄工业园区,江西宏欣塑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罗序全,见证了当地塑料行业的发展历程。从1993年他与老乡合伙创办首家塑料企业,到如今的发展成就,罗序全的身影如同这条产业链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推动塑料产业的发展,宜黄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低于市场价近30%的电价、便利的用地政策,加上专项资金的支持,吸引了大量企业入住。如今县内已有115家塑料企业,形成了以塑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不过,快速发展的脚步也带来了挑战。设备老旧、生产效率低下以及同质化竞争,都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些瓶颈,宜黄县积极探索,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如江西新财鑫科技有限公司,从传统的生产模式转向使用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实现了更低的资源消耗和更高的产品质量。
在合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机器轰鸣,方底阀口袋的生产步伐如火如荼。王志洋,Bandao体育半岛公司的厂长,表示他们近期与另一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使用本地的再生塑料作为生产原料,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这样的合作不止是两个企业的联手,更是推动整个地区塑料产业链的生态共赢。
宜黄县注重的是产业转型,不仅仅是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环保理念的加强。政府的引导与企业的主动探索,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各个环保企业纷纷涌现,比如金晟纤维有限公司,依托生产高质量聚酯纤维,年产值达2.28亿元。怡然自得的周志燕说:“这不仅是经济效益的提升,更是对环境的一种负责。”
经过多年的发展,宜黄塑料制品产业已从零星发展迅速成长为江西的一大产业集群,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支柱。宜黄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邹锋表示,未来将继续引导塑料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推动产业链向更高的价值链攀升。
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编织袋的发展历程,更是一座县城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每一个编织袋的背后,都写满了宜黄人奋发向上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塑料制品行业的无限可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